中華文化知多少
阿恆
皇帝一詞的起源是甚麼?
君主稱為「皇帝」是秦始皇開始的。在此之前,中國的最高統治者稱「王」,或單稱「皇」和「帝」,如周文王、周武王、三皇、五帝等。春秋戰國時代,王室衰微,一些國力強大的諸侯國的國君也自稱為王,如秦王、楚王、齊王等。
秦王贏政一統天下後,自認為這是自古未有的功業,甚至連三皇五帝也比不上他,如果不改變「王」的稱號,則「無以稱成功,傳後世」,於是讓李斯等人擬改稱號。他們和眾博士(「博士」的來源,下面會提到)商議後報告秦皇說,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而泰皇最貴,可改「王」為「泰皇」。秦王(這時還沒有改名,所以應叫他秦王)反覆考慮,認為自己「德高三皇,功高五帝」。決定兼採「帝」號,是為「皇帝」。並自號始皇帝。從此,「皇帝」的稱號便為歷代君主所襲用。
「萬歲」和「萬萬歲」是怎麼來的?
我們常在電視上看見大臣稱頌皇帝時大叫「萬歲」,其實「萬歲」一詞本來不是黃帝專用的。很久以前「萬歲」只是表示人們內心喜悅和慶賀的歡呼語,到秦漢以後,臣子朝見國君時常呼「萬歲」,但這個詞仍不是皇帝唯一專擅的稱呼,稱呼他人為「萬歲」,皇帝也不管。到了漢武帝時,他想把「萬歲」據為己有,但民間遇到慶賀之事時,還是有人呼「萬歲」。到了宋朝,皇帝才真正的不許稱他人為「萬歲」。
至於「萬萬歲」的來歷,則來自一個故事。相傳武則天(有誰記得她是哪個皇帝的妻子嗎?)稱帝後,特別喜歡別人吹捧她,藉以抬高自己的「名不正」的地位,但她又不好直言。一天,她在金鑾殿召集翰林院眾學士,出題答對。她脫口出了上題:
玉女河邊敲叭梆,叭梆!叭梆!叭叭梆!
眾學士搜腸括肚,對答了幾十句,武后都不滿意,直覺掃興。這時,有位慣於奉承的學士看出了她的心思,忙吟道:
金鑾殿前呼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
武后興高彩烈,推為傑作。從此,「萬萬歲」一詞便流傳於朝野之上了。
圍棋的來歷是甚麼?
圍棋可說是我國的國棋,起源於堯舜時代,為堯所做。先秦史家為貴族編寫的宗譜《世本》中的《作篇》裡有這樣的記載:「堯做圍棋」。這可能是圍棋起源的最早記載。不過,從近年出土的文物中,我們發現原始社會的彩陶罐上,繪有縱橫各 10 至 13 道類似圍棋棋盤的圖案。初步估計,圍棋可能是產生於這個時代。早期的圍棋棋盤,有縱橫各 11、 15 、 17 等幾種,現代所用的 19 道線的棋盤,大約出現於南北朝時期。
象棋的來歷是甚麼?
象棋其實不是一下子便發展成現在的模樣,象棋中有炮,在火藥發明以前,炮是不可能出現的,而火藥發明於宋朝,所以象棋起碼要到宋朝才有今天的模樣,異形兄該沒有異議吧。順帶一題,中國發現最早的象棋譜,也是在宋朝,這比最早出現的國際象棋譜早了 200 年,Koala 可以放心了 😄
在宋朝之前的象棋是甚麼樣子的呢?起源於何時何地?象棋是從先秦時代的「博」戲演變而來。在戰國末年,盛行一種每方六枚棋子的「六博」象棋。到了唐代象棋起了一些變化,但當時的象仍只有「將、馬、車、卒」四個兵種,棋盤則是由黑白相間的 64 個方格組成,到了宋代,象棋更增加了「炮、士、象」(這時的象棋中才有象呀),到了明代,再將其中一方的「將」改為「帥」,便和現在的象棋一樣了。
至於 Ching Eng 兄所說的楚河漢界,我相信和象棋的發展沒有關係,這只是借歷史上的「楚漢之爭」來比喻下棋雙方的比併。那條楚河漢界,就是有名的「鴻溝」,是一條南北走的運河,位於滎陽成皋一帶,當年該地是兵家必爭之地,劉邦出兵攻楚,項羽又缺糧又缺兵,被逼提出和談,中分天下,以鴻溝為界,鴻溝以西屬漢(劉邦是從關中出擊中原,所以來自西方),鴻溝以東屬楚,從此就有了楚河漢界的說法。現在鴻溝已經乾涸,到河南遊玩的話,應該還可以看到遺蹟吧。
甚麼時候開始金額要用大寫?
我們寫金額票據時,隨了把金額寫成阿拉伯數字外,還要寫上大寫數字,有關這個規定的起源,要追索到明朝。
據史書記載,在朱元璋執政的明朝初年,發生了一件重大的貪污案「郭桓案」。郭桓曾任戶部侍郎,他利用職權,勾結地方官吏大肆侵吞政府錢糧,貪污累計達 2400 萬石精糧,這個數字幾乎和當時全國秋糧實徵總數相等。此案牽連 12 個政府高官,6 個部的政府官員和全國許多的大地主。朱元璋對此大為震驚,下令將郭桓等同案犯幾萬人斬首示眾,同時執行了嚴格的懲治經濟犯罪的法令,並在全國財物管理上實行了一些有效措施,其中較重要的一條就是把記載錢糧數字的漢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改為「壹貳叁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等。
甚麼是債台?
周赧王的時候,周室已衰微不堪,不但政令不行於天下,連生計也成問題。《漢書.諸侯王年表》載周赧王有「逃責(債)之台」,即洛陽南宮謻台。據說周赧王借富民之債,無力償還,債主逼急,逃於此台,後人遂名之曰「債台」,後來「債台高築」一詞源於此。以天子之尊負債而逃,也夠難堪了,與當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局面相比,真有天壤之別!在中國歷代帝王中,怕也是絕無僅有的了,有的學者認為此乃中國最早的「公債」 😄
為何在公堂只打屁股,不打別的地方?
在電視上每次看見官老爺大喝一聲:「打!」公差們棒子總是朝著犯人的屁股上落下,為何在公堂只打屁股,不打別的地方?
原來,從前罰打犯人,沒有明確的部位,以致很多犯人都被活活打死。到了唐朝李世民時,有一次他在太醫處看到一幅「明堂針灸圖」,得知人體的重要器官的穴位多在胸背部,這些部位被撞擊拍打會有生命危險,他再看圖中屁股部的重要穴位就少得多了,這對他很有啟發,後來他對刑罰中的罰打作了規定,對犯人不許鞭打胸背部,而規定屁股作為罰打的部位。從此在公堂上打屁股就傳了下來。
燈謎有甚麼典故?
嗯,這又是一個有趣的故事,信不信由你…..
話說古時有個財主,他雖是家財萬貫,卻絕不會施捨給窮人,他的品性是見高就拜,見低就踩,但凡窮苦人家,都對他恨之入骨。但他有財有勢,人們除了恨他之外,卻對他無可奈何。
一年的正月十五元宵之夜,有一名受盡孤寒財主剝削的人提著一個花燈到財主門前。他的花燈又大又亮,更為特別的是燈上題了一首詩,引來很多人圍觀。財主好奇,也走出門外觀看。可是他不識字,念不通,就叫帳房先生念給他聽。帳房先生搖頭擺腦地念道:「頭尖身細白如銀,論秤沒有半毫分,眼睛長在屁股上,光認衣裳不認人。」財主聽後大怒,指提燈之人有意諷刺,喚來了家丁要打他。可是提燈人不慌不忙地說:「這詩怎會是諷刺你,它的謎底是『針』呀!」當時引起哄堂大笑,財主狼狽地溜進屋。從此每有彩燈會,必出現燈謎。
博士、碩士、學士從何而來?
「博士、碩士、學士」這些名稱,古已有之,不過和現在的含意不完全相同。
博士,源於戰國時代,當時是一種官職,也就是一些博通古今,知識淵博的人。碩士這個詞,最早見於五代時期,通常指那些品節高尚,博學多識的人。學士最早出現於周朝,原本是指那些在學堂讀書的人,後來逐漸變成文人學者。
年號是怎麼決定的?
年號是古代各王朝的帝王用以紀元的名稱,據史料記載,帝王中最早使用年號的是漢武帝劉徹,他於公元前 141 年即位,這一年的年號為「建元元年」。從此,各個王朝都有年號。中國最後一個使用的年號是甚麼?一般的年表都記為宣統,不過後來元世凱竊位稱帝,曾改民國五年為洪憲元年,但這傢伙的皇帝只做了不及三個月便下台,無論如何,洪憲乃中國歷史上最後出現的一個年號。
年號取意,往往字字斟酌,煞費苦心。由於帝王們都想用吉祥如意的字眼,故年號頗多重覆。宋太祖用過乾德,後來從一面銅鏡銘文上,才知道五代前蜀早已用過這個年號了,不過宋太祖不知道,隋末起義民兵領袖輔公祏更早用過此年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