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屋居民的心態
阿恆
跟一位不算深交的公屋朋友閒談,她最近向房委會購置了所居住的公屋單位,算是脫離了公屋居民的行列,至少不用受到公屋的「扣分制」壓迫,擔心行差踏錯被扣分,失去了居住公屋的資格。言談間她對這個「扣分制」十分反感,雖然她認同其背後的動機是好的,目的是想改善公屋的居住環境,但手法卻很不好,有貶低、壓迫、歧視、矮化公屋居民之嫌。她說房委會應該增聘人手巡邏和檢控違規的居民,處罰準則應該跟廣大的香港市民一樣,不應對她們施加額外的懲罰。
我對於她的激烈反應有點意外,我待氣氛稍為平緩,試探地問她知不知道房委會現在是否可以自負盈虧,她說應該不可以,儘管賣了「領匯」後財政上可以舒緩一段時間, 我順著勢子問她有否覺得公屋的居民正在享用著其他納稅人提供的津貼,她聽到後即時豎起鋼刺,說社會上生活較好的人本來就應該援助一下較低階層的人,情況便好像我們買保險一樣,運氣好沒有遇到任何意外的人,其實是在津貼運氣差要向保險公司索償的人,運氣好的人一旦觸霉頭找保險公司,便輪到他們享用別人的津貼。公屋制度跟這個差不多,富有的人一旦窮途潦倒,也可以入住公屋,他們有津貼別人的義務,但也有享用別人的津貼的權利。
聽著她激動地侃侃而談, 我對香港公屋居民的心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從前我只知道他們不遺餘力地奪取政府的資源,但是不知道他們憑甚麼厚顏無恥地這樣做,現在總算明白了,他們覺得自己是社會中低下的一群,富裕的一群理所當然地要幫助他們,這是公義,這是道德,這是他們應得的。
我默默地聽著她說話,反常地沒有反駁,本來「天助自助的人」、「自食其力」、「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等幾句話幾乎從喉頭吐出來,但是心中只想到這句話:「別跟豬吵架,除了弄得一身髒,你甚麼也得不到。」